《杀戮器官》的后传前篇

这篇是有关《Harmony》的前传《虐杀器官》的,前者在2年5个月前有张贴过文章。《和谐harmony》碎碎念 时至今日再读旧作,感叹当时真是人菜瘾大。


这次就不管剧透问题了,科幻片的观赏点从来就不在故事情节上,而是科幻点子上。这部作品里的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语言影响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语言影响人的世界观;语言影响人的思维;

——而文法先于语言,语言形成思想,思想构成行动。

随后作品中虚构了一种“深层文法”(出自哲学“语言学转向”后的语言哲学),而使用这种文法能让人激活出隐藏的杀戮本能——

这就是这部作品虚构的科幻点子,认为杀戮这种“有目的地直接减少人口”在无法控制粮食生产的年代是“对自然选择有益的”,因此在脑中得以生理性地保留,只是被文明抑制了。

称之为杀戮器官。


怎么说呢,不评价这一点的好坏,这种创作思路很有日本特色的憋屈,拧巴,自闭,不安,以至于对自己人都要打上十几个小算盘,图谋着无上限自卫,心中还要念叨着“防人之心不可无”以求安慰,最后演变成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所有人,心中压下杀意,只要此刻不谋反,便容忍到此刻——永远没有无限期免检证明。

而一旦出手,则不成功便玉碎,没有任何退路,就像日本的岛国地缘一样,一旦被登陆,全体日本人都要下海喂鱼。

而偏偏日本西边是轻步兵击退联合国军的陆军,东边是濒海战斗舰濒对方海的海军,日本没有任何失误的余地——1939年的失误让日本直接失去了国家主权。

为了解除这永不释怀的敌对嫌疑,为了放下这劳民伤财的极端自卫,为了梦想中的美好乌托邦,为了一劳永逸斩断猜疑链,日本常常选择先发制人,干掉身边的所有人,再换上自己的人。

就像他们在台湾和印尼做的一样。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兵法》

这让日本人变得如此喜欢赌博,而且但凡赌博就要全押,但凡获胜就要梭哈,这样末路狂徒般的变态心理深深渗透进了日本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从下到上,无一例外;

就连乐观也是“我有信心一刀干掉你”,就连努力也是“我要悄悄努力一朝干掉所有人”,就连胜败都是“赢是侮辱输是耻辱”,就连活着都是“弱即是原罪”。

所谓大和超级战列舰,所谓无敌的居合拔刀斩,所谓碾压的高达原型机,这些赌博一样的决战兵器都是同样的道理,直接来自于日本的岛国文化。

这直通抑郁症的岛国文化,让死亡都能成为解脱。

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作品里,反派认为让穷国自己爆发没有缘由的内战和屠杀,就能让富国免于遭受来自穷国的恐怖袭击了。

主角的选择是公开这个计划,并在听证会上用同样的方法让富国也爆发内战,认为富国乱了,其他国家就和平了。

累了。什么极限一换一,就这?


其实同样的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样极端乐观甚至狂妄的自信,同样是来自永远宽容失败、永远先礼后兵、永远十年不晚,因为永远不会被征服的大陆文化。

大陆文明不需要赌博,大陆文明可以用一百年来试错;无论多么绝望的境地,大陆文化熏陶下的人几乎总能抱着希望,走完这一代人的长征。

除非他们像孤岛一样活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人变得原子化”

这才是大陆文明的年轻人选择躺平摆烂的根本原因。

倘若不成功即是玉碎,正常人只会当场弃权。

因为人是不必一定要胜过别人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