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和没法欣赏

我留意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土”和“没文化”,另一个是什么才能叫做欣赏。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没文化对应的就是有文化,土(即俗)对应的是雅,都是阶级社会里身份的象征。当然在这里不谈阶级,我是说这个前提是要有“文化”。

此文化非彼文化,是狭义地指诸如历史上约定俗成的惯例——也就是文化“底蕴”,能够通过引用历史上的故事来为行为习惯赋予文化上的意义。小可以说词语逼上梁山之于水浒传,中可以说龙凤之于圣人的自喻,大可以说探月工程之于嫦娥奔月。

也就是说,在产生这一鄙视链之前,您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和杂学知识,并能合理且适当地指出更妥当的用法,否则就是挑刺或歧视。


应当使用“大轴”表示最后一个节目,“压轴”是倒数第二个。当然,在这里吹毛求疵是不妥当、不文明和不值得的。


第二个问题相对复杂一些,因为首先需要对欣赏和体验做出区分:体验是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它不需要门槛,任何人都能体验。看电影是体验,观赏油画是体验,驾驶汽车是体验,玩黄油也是体验——主观行为带来的感受都是体验。

欣赏有别于体验的地方在于转述(即解说和鉴赏),您需要能够自我阐释您的体验,让他人理解您的话语,并因此与你获得相同的体验。

说的通俗点就是,你爽了叫体验,你解说完别人听了也爽就叫欣赏。

比如说欣赏交响乐,只说好听二字肯定是没有意义的。您可以指出音乐叙事里对命运的不屈与抗争、对理想的追寻和赞颂、对英雄的致敬和挽歌。

这当然是难的离谱的,如果对史诗和英雄没有基本的了解和足够的敬畏,很容易脱口而出“就这”两个字,而这自然是十分粗鲁和冒犯的。

因此在不足以欣赏之前,最好是什么都不要想,最好连音乐标题都别去看,闭上眼睛好好听,听完也别瞎发表评论,好好去体验。


欣赏固然比体验高级,但这并不是说您“不会欣赏”或“欣赏不了”就是什么“土包子”。如果您勇于承认自我的局限性,并且能够尊重和试图理解业内人士的见解,那您就是值得尊重的“文明人”。

万万不可以主动拉起鄙视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