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什么?

故事的开端是一次作业。

不得不说这作业其实挺启发思考的,我因此查了不少科学哲学资料,并总结出来交作业。不过相比其他同学的“思考”,我显然是过度解答了哈哈哈哈哈草……

为定义非科学和伪科学,首先需要从科学的定义出发:然而很不幸传统的定义均受到迪昂-蒯因问题的批评。
因此为演示问题,我从贝叶斯主义的角度定义科学为“当且仅当一项假说为真的概率根据相关证据而达到了合理的程度”
由此导出非科学的定义:“证据不可能存在的假说,不存在概率性证实的假说,以及不是一切假说的东西”
分别给出示例:
1.上帝(证据不可能存在)
2.数学(不存在概率性证实)
3.艺术(本身不是假说,但相关理论是)
由此导出伪科学的定义:“出于主观故意,以达不到可信程度的假说冒充可信假说”(注:应当区别于事实性错误)
给出示例:
1.《水知道答案》(作者有放任宣扬不可信假说的主观故意)
2.美国护照上写着:美国政府和军队都是你强大的后盾(这是事实性错误)


“科学是什么”的问题起源于休谟问题

从“是”能否推出“应该”,“我们有什么理由从对个别事例的观察中引出普遍性的结论”,“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

讨论科学时,重点在第三个,比如(在我们感官所认识的世界中)“行驶中踩下制动踏板,汽车会减速”,这看起来是因果关系的事情,是否仅仅是相关关系?

较为现代的哲学已经基本回答了这个问题,比如康德的先验论:有些事情是内在于我们,不依赖感官的认识;比如罗素的归纳原则:发现的两种事物相联的事例越多,则它们永远相联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假如不知道有不相联的事例),直到我们可以忽略不相联的可能性。

其中罗素的观点可以引出贝叶斯主义观点,暂且按下不表,稍后再说。

提出可证伪性原则的波普尔认为 界定“科学”的方法应当是科学哲学的首要任务。他定义 “一个陈述,如果是科学的,那么必须能够和某个可能的,或者说是可以想象的事实相矛盾。”

这显然太武断了,如此规定下进化论会是“不科学的”,而2012末日预言会变成“科学的”,于是后来波普尔也承认了不足。不过可证伪性实在是太“简单而神奇”,以至于太过流行,被迫成为“大众公认”的界定科学的方法

并且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单个命题的证伪也是不可能的:如果命题p被观察经验所证伪,那可以立即提出新的假设补充到命题p中,使p免于被证伪。

这个历史上有很多事例,比如笔尖上发现的海王星,比如水星近日点进动,前者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而是提出并证实了“存在海王星”这一补充假设;后者则是证实了广义相对论,补充了牛顿力学体系。

这是迪昂-蒯因问题的一部分,也是来自整体论的批评。

整体论认为,一个科学假设的确证和否证并非单独由观察实验结果来决定,而是依赖于观察结果与相关理论的整体关系。因此,当一个科学假设面临一个负面的观察结果的时候,并不一定被否证,而是可以通过摈弃或修正相关理论的其他部分而得以保留。那么,当一个科学假设面临一个负面的观察结果,何时应当被保留、何时应当被摈弃,其根据何在?这便是所谓的“迪昂-蒯因问题”(Duhem-Quine Problem)。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将严重影响科学的存在意义。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断定什么结论可信,什么结论不可信,那我们应该如何做?

参考论文《迪昂-蒯因问题及其解答

随后就是我写下的回答,“当且仅当一项假说为真的概率根据相关证据而达到了合理的程度”

至于这个“合理”如何界定,把概率看作是世界本身的性质的流派,称为“客观贝叶斯主义”,而把概率仅仅看作是认识手段的流派,称为“主观贝叶斯主义”。

显然客观贝叶斯主义会遇到一些“概率为零但确实会发生的事件”,比如科学理论的数量是无限的,因此每一种理论成立的概率都是零。

而主观贝叶斯主义又绕回了寻找一个决定个人思想中对 “概率” 的观念的事物。也就是对“置信度”的研究。

贝叶斯主义太新了,研究比较少,我的资料查询也就终止于此了。不过从各种意义上说,这个过程都是收获巨大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