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句子合集

有个知乎上的问题,看了觉得有些想法,但又没时间整理出来写个完整的什么东西,就先列出来一些观点,等过两天把它们串起来。


”你必须xxx,不然xxx“

xxx可以指任何一种喜好,比如喜欢铁路及铁路运输、喜欢(有限程度的)被在乎、喜欢(超出平均水平的)休息、喜欢不要负债、等等。

最简单的,喜欢汽车:

在谈论车的时候,就好像有个脑内舆论场,让你无法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车

喜欢标雪有操控,又说扭力梁,又说1.6T,外加一个DS屌丝;

喜欢凯迪拉克后驱敦厚动力强,但是浴皇大帝;

喜欢比亚迪混动技术好,连bboy这种词都出来了;

沃尔沃林肯凌志,二流牌子;

国产品牌,满大街的出租车,要么就是过两年跑路,没面子嘛~

至于二手车,甚至就下降到了诸如处与非处这样低俗的程度

于是小资产阶级买的最多的还是两田一产的日本水桶车和德系豪华BBA——没有特点,就没有缺点;没人骂,就不会丢面子

这还只是品牌,还好也只是品牌,再上点强度,排量,前后驱,两三厢,手自动,车机,驾驶辅助——技术迷信和品牌迷信没什么本质区别,哪一样拿出来不给扯个昏天黑地。

所以说听网友造车死路一条,听网友买车不如打车

消费主义立规矩太多,编造出歧视链,让我们变得猥琐,自卑,而我们还很享受它。

小资产阶级普遍有比较多的可支配收入。他们与无产阶级一同工作、生活,但经济上依附与资产阶级(比如公司或客户),因此普遍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充满向往

但是小资终究不是大资,小资永远在模仿和扮演的路上。

不上不下的经济状态,不雅不俗的文化水平,既庸俗又幸福,不仅被规训而且要反叛——

卡在中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不得和同样阶级的人相互比较,暗自较劲

山东的面子大于天和江浙的卷王心态都是这么来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好面子,就会幻想自己的生活状态、所作所为,都会有人盯着,并幻想这些选择是“有面子的”还是“被笑话的”。

时间久了,入戏太深,生活中的快乐反而来自于幻想周围人会高看自己一眼,而痛苦和焦虑则来自幻想中自己会受到周围人的笑话——

输赢本身反而没法获取快乐了。

是的,失败本身也应当是快乐的,动不着基本盘的失败是好的(会动基本盘的那种是赌博,活该蠢死)

虽然几乎不会有人当面表达出嘲讽,对实际的人生也几乎不会有干涉,但他们依然在和交际圈中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刀光剑影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习惯了人生如戏、人戏不分的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反而是彻底的角色扮演,在不扮演自己的时候,才能够放下在臆想中维护身份清白的包袱,表现出真正的自己。

扮演久了,连休闲娱乐都成了扮演的一部分——出去玩一趟,不拿来发个朋友圈什么的,就会觉得这件事好像就白做了一样。

“所谓日常,就是沉重潮湿,难以呼吸的,被温柔而缓慢地掐住脖子的那种痛苦,无论哪个时代,大概年轻人都是无法忍受日常生活的,一想到这种日常生活会持续一生,就要发疯。”(押井守)

这种状态,我之前也描述过:《论蕉灼》

这也很正常,因为没有留下可以保存的东西,没有曾经或着可以一同见证的人,只存在于自己的记忆里,没人能说这是真正发生过的,实践意义上等于不存在。

不能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当然会让人有非常大的存在感焦虑。

标准件自然是没有存在感的,没人会记住那种人。

其实说真的,去旅游景区玩又有什么快乐的,走马观花,时间紧迫,看到的东西也全都是标准件,假期,暂时喘口气而已,过几天又不是不用回去上班。

人们需要的是历史性的时刻。

比如参加武汉(以及随后全国的)医疗援助,能够给人带来历史的价值,是对人的价值的历史性承认,产生不被磨灭的印迹;

参与伟大工程,重大科研,顶级创作,在成为(至少生前)不被遗忘的开拓者的一份子时,人会产生终极的安全感。

但是这很难,并且可遇不可求,因此人们都会向往非日常。

(实际上养育后代也算,因为这会带来一个绝对见证者,但这在现代,在焦虑、恐惧和躲避文化里,可要比参与伟大工程难多了)

像2023上海万圣夜这样的民间自组织活动,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很简单地参与一个历史性时刻。

真实的快乐的本质更接近这种事情,虽然很难,但相信这个,至少这能从“人生就是追求快乐”这种垃圾货手里逃出来。

以上,是术法。

人的内心普遍是软弱的,众口就能铄金,面对这种幻想里的指点,总会觉得“也许对方真的有可取之处”,从而无意中把对方神化了——特别是在价值判断上收到一致的反对意见时,仿佛遭受神罚。

要摆脱这个纠结,其实只有回归到本源——人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人永远不知道另一个人的处境和目标,人是没资格预言人的命运的:预言的人没资格说,听信的人也没资格信。

真正需要从神位上拉下来的,不只有那些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蠢人,还有那个忍不住听从对方观点的自己。

重新把他人看做凡人,则他人的看法就不再会带来压力了,一切不出于爱而说的话做的事,也都不会造成伤害了;

重新把自己当作凡人,哪怕自己也认同这些他人的看法,那这些也不会因为“我也同意“ 就变成了”无可辩驳的真理/困境了”

同意无效,兄弟,这是道。

“出于爱而说的话做的事”…..怎么检验出于爱的行为?说实话,不好检查,

但有一点——

如果是出于对对方的真诚的关心和爱,那么话语从一开始姿态就不会是“反驳”的

因为不是要跟对方斗争,去争自己胜利、对方屈服

由此不认同和不支持,会自动转变为需要对方给予解答的疑惑


工作压力大,生活没盼头,社交原子化,大部分人被异化为依附于社会大生产体系的标准化的工具化社会产品,但又没有完全革除家庭小生产体系的残留影响,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人际交往都要算的分明,仿佛没有爱的容身之处了;

其实爱没这么难的,爱不起一百万的,就爱个五块钱的,只要不拿来盈利,五块钱的也是爱。

不要总患得患失担心真心错付,那种猥琐的样子才是这个自证预言实现的途径。

人们活得离旷野太远,离大爷太近,必须依附于某些体系中的制度或人才能够生存;

这是外因。

赏罚分明,是对事不对人;优胜劣汰,是对事不对人;

父母对子女好,子女对父母孝,能量源自于其相处的过程,而不是其中一方是特定的某个人;

观众喜爱演员,演员回馈观众,动机源自其进行过的演艺活动,而不是其中一方是特定的某个人;

人民敬重英雄,英雄引导人民,权威源自其无畏的奉献,而不是其中一方是特定的某个人;

人不能直接用灵魂和记忆编码交流,人只能看到另一个人的表现,而人对外表现出来的特质,才是人们相处时的标的,

没有人真的爱你这个主体。

所有人都虚伪,所有人都傲慢,所有人都贪婪,所有人都胆怯,所有人都自私,所有人都卑鄙——

所有人都只能看见自己想象中的世界,所有人都是不幸的,所有人都不值得被爱。

这是内因。

没人能考虑所有人的感受,因为如果考虑所有人的感受是自由的绝对前提,那么只要世界上两个感受互相矛盾的人存在,全人类都得进监狱。(因此显而易见的,每个人有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的自由)

人一定认为会自己是对的,这很正常,而之后想法转变,认为以前是错的(即认为现在是对的),也很正常,人就是这么过来的。

赛道?输赢?人生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我国居民第一二大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哪怕面对死亡,主要的竞争对手也依然是自己。

社会动荡起伏,在新旧价值观冲突和更迭,今天还是锐意进取走上人生巅峰,明天就变成侠之大者为国接盘,后天又变成回归本心做独特的自己;

每个习惯并追求稳定的小人物都要面对在迷茫中摸索前进的踏空焦虑,并且无论看清还是看错,我们所熟悉的基础价值观念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最好的适应方法,就是提前来一个拥抱,只是这次要尽可能抛掉所有“划算”,“公平”,“应不应该”的想法。

所有人都不幸,分担一下,平均下来就没有那么的不幸了。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多尝试,多经历,多面对,愿你修得如此安宁与清净。

终,续:

意识形态,使统治阶级的利益显得就像是所有人的利益,源自于主流群体的经济生活(并受到媒体的操控)。

简单来说,就是规定什么是开心的,什么是不开心的。

这里认为特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社会,会让人普遍产生亏空和焦虑心态,因此是不好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