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 )认为,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为此,他说明了什么是有意义学习。
- 新的符号或已有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存在实质性练习。
- 新旧知识的非任意性联系。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第一条的意思是,你必须从已知到未知。就算现在我们捡回来了一台 NCC-1071联邦星舰进取号 ,也得从零开始把他拆开,研究它是怎么开的,怎么停的等等等等,而不是直接尝试去理解它怎么才能曲速飞行。
第二条的意思是它不能说胡乱的,没有逻辑的对应,就像你不看词典不借助实物学阿拉伯语一样。
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如下
- 学习材料本身应当具备逻辑意义(说的是人话)
- 学习者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主观能动性)
-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详见下文) 新知识的原有结构(让地勤开飞机,怎么推节流阀都不知道)
- 学习者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我在括号里举例子就是在帮助发生相互作用)
能够一般程度上理解学习材料时成为有意义学习,否则就属于被动学习。(理解数据结构并应用属于有意义学习,背代码是被动学习。有害学习)
学习根据类型可以分成三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举例分别为“西班牙语”,“借助轮子无颠簸移动的统称车”,“电磁波强度在三维空间内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认知同化过程是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在有意义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中合适的观念吸收了新知识,使其获得了意义。同时,起到引导的原有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更加分化的新认知结构。
这里提到了起到先到的原有观念。提出者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策略,即是提供一些概括性高,易于立即理解的先导材料,作为理解接受新知识的桥梁。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很明显,提供先导的组织者必须完全理解并具有比学习材料更高的水平。
认知同化有三种,分别为总括学习(上位),组合学习 , 类属学习(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者较高的概括水平 ,学习之后对一些零碎知识产生了整体概念。比如学了解析几何后对已经会的公式有了总的概念。
组合学习指一些并列的知识或概念的学习,如质量体积密度,咖啡茶叶可可。
下位学习就是已有概念里细分的新知识。又分为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前者是可以直接理解的,比如平板电脑( Tablet Personal Computer)没有脱离对电脑(Computer)的一般认知。后者则会修改一下已有概念,比如直升飞机(Helicopter)是可以不用机翼的飞机(Airplane)。
《教育心理学笔记-认知同化学习》有1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