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不是《文明》系列里那个 格式塔机械文明/智械文明 的格式塔,而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称作格式塔学派,是因为这个学派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完备的过程,而不是剥离开来的。学者苛勒曾对此做出了质疑
按照桑代克的观点,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建立联结的过程。但是这种尝试真的是盲目胡乱的试错吗?
格式塔学派认为
- 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 对情景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 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应当被强调
- 应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接下来介绍一个叫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的强者。他提出了发现学习的观点来定义一种相对于被动学习的学习形式。(?)
- 虽然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已有的,比如牛顿定律、开普勒定律、安培定律等等,但对于学生而言它是未知的。学习它们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因此,学生如果在适当的引导下逐步“发现”这些知识,就能形成一种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是联系起来并相互组织,具有一定意义的知识体系。
- 借助认知结构,人可以抽象化现实世界,变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条目。(诸如“点外卖时大概要避雷的店”,“潮汐之潭最终BOSS的绕后原则”,“毛泽东思想”)其中具体化程度高的处在认知树比较尖端的Node中(如“奥地利制AUG步枪的双段扳机结构”);概括性较高的处在比较根部的Node中(如“近100年的有壳武器弹药的结构”)。
- 越靠近认知树根部的条目,越容易与新环境匹配,产生联想,即触类旁通。(如吃肉多了对肉的感觉产生了认知,下次吃到未知生物时也能想到这可能是某种肉)
- 已习得的认知结构类别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使人感知,处理外部环境,并基于外部信息形成新的类别。
- 学习的实质就是组织与重组认知结构。 而普遍意义上的知识,都具有一种层次结构;在脑中形成这些知识的认知结构,就是知识的学习。
在研究人类幼体的大脑发育过程时(研究熊孩子怎么长脑子时),布鲁纳把智慧生长与认知生长( Cognitive Growth )作为同义语,并把他们看做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 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知世界的一套规则。在智慧生长时会经历三种表征系统阶段
- 动作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
- 映像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
- 符号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
这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不谋而合
动作表征相当于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物理手段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在以后的某个时间,能够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来再现过去的事物。这里,动作从内部得到再现。 一般来说,如果在平板电脑上乱点乱滑时偶然打开了游戏,他下一次就很可能借助已习得的触屏操作技巧直奔游戏而去。
映像表征相当于前运算阶段的早期, 他们的知识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自身的知觉,但已经开始形成了图形和表象能力,能够用描述照片的方式表现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同时,也能够复述出过去发生的事;想象并描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这种表征方式很类似与将记忆定格成照片进行描述。
符号性表征相当于前运算阶段的末期和以后的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布鲁纳的理论认为这些阶段都是抽象能力的的发展和成熟。在这一阶段,儿童能够使用符号再现世界。这里的符号是广义的,包含了文字,数字,象形符号等一切抽象事物。 在这一阶段,儿童个体将逐渐熟练地运用抽象的符号来推理并解释周围的事物,比如用微积分计算概率,用微积分计算行星轨道,用微积分计算………
因此结论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独立发现(即使是引导下的)的知识,要比接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更具有结构性。(换句话说就是学的更好)
《教育心理学笔记-格式塔学派的疑问》有1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