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笔记

Yo Hello!
我希望总结一下今天教育心理学课堂上的一些内容。

行为主义心理学:Waston  华生
同时也是 环境决定论 教育万能论 的派系
设计恐惧情绪习得实验“给我一堆儿童我能让他们成为任何人”

心理学创始人: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

斯金纳的学习观

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爱德华桑戴克Edward Lee Thorndike,建立连结主义,设计饿猫迷笼实验,提出试错学习,指出是一种建立S-R神经连结的过程
S-R理论:stimlulate-react

猫笼和鼠笼
R-S / S-R
操作性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
刺激和自发反应的先后顺序
但都是依靠动物的自发性反应进行研究

教学内容不在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大要素
婴儿走出第一步不是学习过程,慢慢学会走路则是经验积累

上头这些是我用手机速记下来的笔记。emmmm
今天的内容以斯金纳箱为线索展开,引出了后续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此理论由B.F.Skinner 斯金纳提出,其本人为新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受自然科学影响,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学科。采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称此为科学心理学。初始时,科学心理学特别注重采用自然科学的初评方法,所研究的对象集中在机械的无意义材料的学习和记忆,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应等领域。在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研究上,其代表人物有桑代克(Thorndike)和斯金纳(Skinner),他们俩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主要以动物的操作反应为研究对象。桑代克的贡献在于他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斯金纳的贡献则是其的控制强化理论。50年代风行一时的机器教学和程序教学就是强化原理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图为斯金纳箱,内有一只饿得半死的白Jerry。

1-小白鼠在饥饿的刺激下乱动,产生一系列行为反应(R),例如撕咬栏杆,打滚,追自己的尾巴。
2-偶然一次按到杠杆的行为带来了少量食物(S),这让小白鼠很震惊,受到了刺激。
3-食物不够吃,小白鼠还要乱动(R)
4-又不小心碰到了杠杆(S),获得了少量食物。


N-“反应-刺激”持续发生,在完成某种行为组合后出现的正向刺激,强化了小白鼠对这种行为组合的和刺激的连结。
K- 多次强化后,小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如果在按压之前还做了某种特殊动作,可能看起来会像某些玄学行为)

总结:小白鼠在偶然的行为反应之后得到了食物的刺激,通过反复刺激,它学会了通过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即形成了按压杠杆(R)到食物刺激(S)之间的联结。

个体的偶然行为能否再次出现,取决于行为发生后对个体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例如吃饱了就不会再乱动;吃死了也不会乱动;没吃饱才会接着捅咕

斯金纳对实验稍微做了修改,结果如下:
(A为设定,B为结果,C为结论)

A 按下掉落食物
B 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C “奖励可以培养积行为习惯,称之为积极强化


A 箱子间歇性通电,按按钮解除一段时间
B 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但长时间断电后,小白鼠懒的再去按按钮了
C “惩罚也可以培养行为习惯,但一旦惩罚消失,习惯也将迅速消失。这种称之为消极强化

A 由一开始的100%掉率逐步下降到每分钟最多掉落一小块食物。
B 小白鼠一开始疯狂按钮,后来学会了大概一分钟按一次。
C “固定时间奖励并没有培养出行为者的积极行为,反而让行为者意识到短期多次没有前途,从而降低了操作量。”

A 每次按下按钮有较低概率掉落一微小块食物。
B 小白鼠疯了一样开始刷刷刷。
C “通过随机奖励,支配了行为者主动作出特定选择。”
” 此即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A 我们恶趣味地设置为无需操作随机出货。
B 小白鼠学会了做一些难以理解的行为,如舔自己的脚、倒立用尾巴捋胡子。
C “掉落时小白鼠正在做的动作被强化了,产生了毫无意义的连结”
“我们一般称之为迷信

与桑代克的饿猫迷笼实验相比,斯金纳箱并非让小白鼠靠试错寻找能离开笼子获得食物的行为(先S后R),而是先让小白鼠乱动,再靠刺激强化这一行为(先R后S)。但两种实验都是依赖动物的自发性动作来继续下去的。(换只考拉一天都不带理你的)

举几个栗子:
每次提交代码前捏一捏小黄鸭,久而久之你的室友一看到你捏小黄鸭,就知道你要提交代码,并开始嘲讽你99+errors。
有一次你点了提交,电脑发出了小黄鸭被捏的声音。久而久之你意识到想听到小黄鸭的声音可以去提交代码。


斯金纳的学习观非常的简单粗暴,他认为学习就是反应->强化->反应加强的过程。
这种观点并不全面,但不妨碍我们将其应用于某些特定场景。

强化:指利用行为的结果鼓励行为的发生。
行为->结果(作为强化物)->强化行为(影响)
强化分正负,==正为呈现积极的刺激,如给予表扬或奖金;负为消除消极的刺激,如不用写作业或免于罚款。 #607D8B==
注意负强化不是惩罚,也不是对负面行为的强化。

惩罚:指利用行为的结果抑制行为的发生。
基本同上,关键词取反即可。
呈现性惩罚:…
撤除性惩罚:…


举个栗子:
妈妈带熊孩子去超市,一看到糖果柜台熊孩子就开始闹。后来几周,妈妈每次带熊孩子来都要给他买糖。
在这个例子中,熊孩子用负强化的手段塑造了麻麻给他买糖果的行为。因为麻麻发现给他买糖可以解除社会性死亡这一消极结果。

同理,利用高刺激性的事情作为诱惑,可以使对象先完成他不太想做的事情,比如学习。
“你给我写完作业了才能玩游戏”
“你早睡早起才有时间出去野营”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行为塑造”。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达成一步就给予相应的刺激进行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这种方法叫连续接近法
显然,自己对自己施加强化是很难的事情。能够保持高度自律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一般的人只能相互鼓励或者拉一块任务计划板,像打游戏清日常一样完成。

注意,行为是可以塑造的。消退与维持,分化与泛化都是存在的。

https://www.jianshu.com/p/83d614f8cf47

斯金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笔记》有1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